晨報記者 徐運 通訊員 肖鵬
  城市作為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中心,生產效率、經濟效益遠比農村地區高,正因為如此,過去的經濟發展和建設管理主要著眼於城市。
  城鄉人口的問題在哪裡
  從整體來看,我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但從局部來看,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往往成為被忽視的對象,由此帶來相應的城鄉收入差距擴大,青壯勞力涌入城市,老人兒童留守在日益衰敗的農村。而大城市發展也面臨諸多難題,如交通擁堵、空氣質量差、公共服務設施資源緊張等,導致市民生活幸福指數不高、市民歸屬感不強。
  基於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新型城鎮化是我國新一屆政府提出的城鄉建設發展思路。與過往強調的城市化相比,新型城鎮化更強調“鎮”這一連接農村與城市的行政單位,併在發展上更加註重城鄉的協調發展。
  城鎮化中農民工的落戶
  根據《中國城市狀況報告》(2014)的數據,2013年末全國有設市城市658個,縣城1600個左右,建制鎮20113個,鄉12816個;城鎮常住人口73111萬,鄉村人口62961萬。2013年,全國農民工總人數達2.69億,其中外出的農民工1.66億;農民工月均收入2609元,農民工收入已占到農民人均收入的50%。
  新型城鎮化將努力使農民工“進城有工作、上崗有培訓、勞動有合同、參保有辦法、報酬有保障、維權有渠道、住所有改善、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文化、發展有目標”,使有條件的農民工逐步實現市民化,成為新市民。這裡的市民,並不是所有城市的市民,我國將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的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居住環境得到改造,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中就近就業和安置。
  上海的外來人口策略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人口總量中外來人口增長迅速,截至2012年底,外來人口比重已達40.3%。人口聚集主要在中心城周邊地區,十年間該地區新增常住人口203萬人;郊區新城僅聚集了20%的郊區(外環線以外)人口,郊區外來常住人口流向產業園區和農村地區。上海大都市在外來人口落戶政策上採取積分制方式設置階梯式落戶通道,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規定對在上海有合法穩定居住和合法穩定就業的持證人進行計分,達到標準值的,可享受子女教育、社會保險等方面相應的公共服務待遇。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將貫徹城鄉協調發展的思路,繼續深化完善“中心城-新城-新市鎮-中心村”多層次的發展體系;進一步推動中心城人口向新城、新市鎮的適當疏解,科學控制人口規模,提高城市的經濟效益、人文效益和生態效益;進一步明確中心城區與郊區區縣的功能分工,加大對周邊郊區區縣的投入,加強對郊區區縣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與中心城區的交通產業聯繫,更好地釋放經濟發展動力,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資料提供:上海復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www.fudandesign.com)  (原標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鄉人口對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02afxju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